教材銷售手法惹爭議 消委會投訴升
發布時間: 2016/10/17 13:21
最後更新: 2016/10/17 13:21
「贏在起跑線」被不少家長奉為圭臬。消委會今年首9個月,接獲78宗有關補習/教育課程/教材的投訴,較去年同期的65宗略增,內容涉及服務及教材質素參差、銷售手法及手費爭議等。
消委會接獲陳太投訴,指女兒於學校取得校外填色比賽表格,在某公司領取證書時被職員指女兒就讀學校排名不高,英語能力較弱,遂被游說花約2萬元購買英語教材,聲稱足以應付任何一間學校的考試及面試,有需要時職員更可充當「導師」。陳太購買後向女兒學校老師查詢,老師認為教材只包括一些圖書、學習卡及翻譯筆等,沒甚特別。陳太遂尋求消委會協助交涉,冀取消交易。惟涉事公司拒絕退款,指交易經事主同意,陳太考慮循民事途徑要求退款。
另一宗投訴個案,事主懷疑被功課支援服務的推銷員誤導,購買不必要服務。投訴人徐太指,早前有一名女推銷員登門造訪,更能即時說出兒子名字、就讀學校及班別,聲稱進行學業問卷調查。徐太當時以為是學校派員家訪,向對方透露兒子的學習情況,並花費4,500元購買功課支援服務,其後兒子指老師從未提及家訪及相關服務,加上「打電話問功課」作用不大。徐太向消委會求助,有關公司負責人覆函,否認銷售內容不實,且拒絕退款。
消委會指,上述提及的公司及職員,或有違商品說明條例,但不清楚學校在個案中是否有動機或主導性,甚至與涉事公司合謀。會方同時發現,部分公司捉緊家長希望子女「贏在起跑線」的心理,藉比賽活動名義推銷教材,甚至透過學校派發傳單,令家長誤以為產品或服務是由校方推薦。
消委會呼籲家長,事前應先向老師或有經驗人士查詢教材或服務的實用性,避免誤選不合適或過量購買課外練習而造成浪費。